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浙江预防医学会主办,系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出版周期快、导向性强、注重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主要报道本省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最近科技信息,旨在促进我省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本刊稿源丰富,均来自卫生防病的和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本刊面向基层,以广大预防保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0931
- 国内刊号:33-140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12年荣获“2011—201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探讨
范丽娟
关键词:广州, 管圆线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第三期幼虫, 脑膜炎, 脑膜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 温州, 台湾, 终末宿主, 临床, 病例, 血清免疫学, 综合分析, 中间宿主, 中国大陆, 幼虫形态, 香港, 停留时间, 首例
摘要:广州管圆线虫由我国学者陈心陶(1933)在广州家鼠肺部中发现并命名.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由Nomura和Lin在台湾发现[1].中国大陆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由何竞智报道(1984)[2],至今我国查见病原体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例共43例(台湾35例、香港2例、广东2例、上海1例〈外来者,广州市人,居住香港、辽宁2例、温州1例)[3~6],但太平洋岛屿与东南亚国家报道的临床病例包括我国台湾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在内已超过了4例[7].国内近年来对临床上一些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例,也曾有疑诊为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感染报道[8].薛大燕等报道温州某饭店聚餐的182人中,有半生食福寿螺螺肉者105人中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者,罹患率为44.8%(47/105);未食这种螺肉的77人,无1人发病.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进行综合分析,证实温州市暴发流行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9],另外,还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幼虫、中间宿主螺类以及终末宿主鼠类进行了观察与调查.其成虫、幼虫形态测量结果与描述与前人基本相符.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主要是人因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鱼、虾以及被此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饮水所致,而人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正常宿主,因此幼虫在中枢神经系统停留时间较长,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脑炎,个别幼虫还侵犯眼和肺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