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浙江预防医学会主办,系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出版周期快、导向性强、注重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主要报道本省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最近科技信息,旨在促进我省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本刊稿源丰富,均来自卫生防病的和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本刊面向基层,以广大预防保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版部门: 《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09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40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2012年荣获“2011—201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0931
  • 国内刊号:33-140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12年荣获“2011—201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第7期文章
  • 小儿手足口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作者:林景晖 刊期: 2009- 07

  • 176例重症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析

    高危妊娠管理是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庆元县2006-2008年重症高危妊娠个案管理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郑木金;胡金莲 刊期: 2009- 07

  • 第二产程中两种体位运用的效果比较

    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只有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才能顺利经产道自然娩出[1].......

    作者:李美娟 刊期: 2009- 07

  • 复发性卵巢癌88例临床分析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致死率却占第一位.晚期卵巢癌经过手术及化疗即使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仍有2/3患者终将复发,是卵巢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倪娟;陈亚侠;卢红鲜;程蓓;万小云;谢幸 刊期: 2009- 07

  • 纳洛酮治疗复方苯乙哌啶中毒10例分析

    复方苯乙哌啶是一种止泻药剂,主要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由于个体敏感性不同,不合理用药或用药剂量过大,或由于放置不妥造成小儿误服,发生中毒者时有发生.2005-2008年,我们采用纳洛酮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1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爱莲 刊期: 2009- 07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9.4%,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作者:冯掌凤;钟磊 刊期: 2009- 07

  • 紫色色杆菌感染临床Meta分析

    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属色杆菌属细菌,革兰染色阴性,广泛存在于水与土壤中,是引起动物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引起人类感染则很少见.......

    作者:钱利强;吴晓平;华春珍 刊期: 2009- 07

  • 单纯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胸膜病变因素探讨

    单纯性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是依CT影像学把结核性胸膜炎分为Ⅳ型[1]中之一,经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多数能完全吸收,也有遗留下胸膜粘连、肥厚等慢性病变.......

    作者:王文红;张育苗;陈培峰;周海英 刊期: 2009- 07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缓解[1].......

    作者:钟佰强;周建英 刊期: 2009- 07

  • 播散性隐球菌病合并特发性CD4+细胞减少症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临床上多见于肺、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处,新型隐球菌经血行播散导致多器官感染则称为播散性隐球菌病.......

    作者:沈茜;赵琼;马文江;瞿婷婷;周建英 刊期: 2009- 07